大佬駕到,“新人”如何求生存?
舜和·慢城是藍爺品牌服務的中小企業代表項目,由山東天房控股集團開發,地處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北二環與東河交匯處,項目總建筑面積49萬平方米,共建有21棟住宅。2014年,項目入市之初,周圍企事業單位集體團購,之后將近一年的時間,僅售出幾套,項目深陷困境。
董事長胡總與股東開了一個通宵會,商討是低價將項目轉讓,還是再搏一把,最終胡總決定不放棄一起打拼的團隊,再找一條突圍之路。在與8家咨詢公司深度洽談后,最終與藍爺品牌攜手合作,這一合作便是7年。董事長胡總說:“藍爺為我們企業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”。
雖然現在舜和·慢城已經布局內蒙、山東,但回首當時,舜和·慢城項目所遭遇的困境,是絕大多數中小開發商共有的痛點,主要有三方面:
一·跟風開發,卻無品牌競爭力
1998-2007,被稱為房地產行業的“黃金時代”。一些房地產商充分享受了土地紅利,利用房產增值獲得野蠻增長。
2008-2017,被稱為房地產行業的白銀十年,由于進入門檻降低,競爭更加激烈,利潤也隨之下降。多數開發商依然靠“拿地-蓋房-賣房”的傳統產銷模式賺錢,哪個項目賣得好,就有樣學樣。在呼和浩特,那段時間幾乎清一色都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。除了地段,再無其他競爭差別,價格戰烽煙四起。
二·大佬下沉,流量吸取力薄弱
2008年前的呼和浩特房地產市場,可以稱之為無爭之地。彩鋼房搭起的臨時售樓處里,只有幾個并不專業的銷售人員,僅憑幾張A4紙打印的黑白戶型圖,房子還沒建起的情況下,就賣光了。
后來中海、萬達等一線開發商下沉進入,更氣派的售樓處、高素質的銷售團隊、正規高效的開發流程、更低的成本、更有誘惑力的價格,讓消費者明白了原來還有更好的選擇。
無爭之地變為三國鼎立,大量目標客群被美輪美奐的樣板園林和豐富多樣的活動所引走。
三·盲目營銷,費效比嚴重失衡
自然到訪少了,那就加大營銷力度,這是所有中小開發商的共有思維模式。同樣的跟風模仿,又轉移到了宣傳推廣上。一線樓盤上什么廣告、搞什么活動,我們也照著來。
然而沒有定位的差異化,就沒有選擇你的理由,投放量和費用又比不過一線樓盤,只能落得東施效顰,即使有人前來,現場樣板的營造體驗又很差,反而起到了反效果。
小開發商如何與地產大佬抗衡?項目預算有限,如何能夠實現區域名盤的目標?交給藍爺的責任非常重、道路很漫長!
不懂品類無從談品牌,品類是人們對于某一類商品的共識分類,一個小分類代表一種消費者的需求。在商業歷史的長河中,有著無數品類干掉品牌的案例。如當年如日中天的大佬諾基亞,就是因為智能手機品類的出現,成功被蘋果奪取無冕之王。
行業的競爭和需求,推動著品類的進化與發展,房地產市場大的品類有住宅、別墅、公寓、寫字樓,隨著國家的強大和社會的進步,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加深,同時未被滿足的需求也越來越多,品類更加細分。拿住宅舉例,從前住宅的分類更多趨向于建筑風格分類,即英倫社區、中式社區等,后續逐漸開始趨向于功能分類,如養老社區、被動式社區等。
找到舜和·慢城的品類,是打贏品牌逆襲戰的第一步,也是最關鍵的一步!定位要基于現實,而不是憑空創造,通過競爭對手和項目自身分析發現,本項目引以為傲的東河資源、婦幼資源以及學校資源,都是周圍3公里半徑項目所共有的,樓體、園林、戶型又與其他社區沒有差異。所以找準品類就等于成功了一半,但是找錯了品類,往往后續的努力都白費。
警惕品類陷阱!
很多房地產項目實際都是偽品類。偽品類就是不在消費者心智中認同的分類。比如有的社區叫“賢者社區”、有的社區叫“歸心府邸”,都不知所云。消費者依然不知道歸心是怎么個歸心法?什么人是賢者?我是不是賢者?難以與消費者心智中已有的具象存在事物對應上的,都是無效的品類細分。
首先可以確定舜和·慢城屬于有老大,無細分的階段,找到細分的差異化品類就是我們的目標,那么舜和·慢城又是如何選定運動社區作為細分品類的呢?以下是藍爺的操盤方法路徑:
中國已成為經濟強國,百姓生活已從滿足溫飽到追求品質,身心健康已經成為國人的關注焦點。2014年國務院發布第46號文件將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,要求加快發展體育產業。2020年兩會,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“倡導全民健身,使全社會充滿活力、向上向善。”運動和健康大趨勢背后有著非常巨大的紅利機會。
產業背景——催生地產轉型
彼時的中國地產行業已呈現品牌開發商的天下,中小房企存在資金實力弱、企業沉淀時間短、組織運營能力差等方面因素。無法與存續幾十年并依然蓬勃發展的一線房企抗衡,如果跟風便是相形見絀。必須劍走偏鋒,形成自己的特色,才能持續發展下去,完成自身的品牌化建設。
品牌開發商的下沉擠壓、消費升級帶來的居住需求升級,再加上人們對于運動健康意識的覺醒,結合項目本身自然資源的優越,近在咫尺的新婦幼醫院強勢配套,最終,為運動社區的定位敲下了重重的定音錘!舜和·慢城運動主題社區的定位,有了明確的品類選擇,成功跳出紅海,擴大了銷售半徑。
緊接著,又一個難題擺在面前,雖然找到了運動社區的定位,但是舜和·慢城的產品一點都不運動。因為藍爺在與慢城合作的時候,項目的規劃早已完成,部分樓棟已封頂,就是一個平平常常、中規中矩的社區。
藍爺品牌方法論其中一條是,一切資源圍繞定位配置,不然定位就只是空頭概念。藍爺團隊強烈建議胡總進行大刀闊斧的產品改造,但是已經規劃既定的社區,如果只是單純的增加些運動設施,依然不能叫做運動社區,因為規模如果沒有足夠大, 并不能形成差異化,只有找到不同才是真正的差異化!
面對慢城的總平面圖,藍爺品牌的創始人趙健沉思許久,他突然拿起筆在圖上畫了兩個圓圈。這是對舜和·慢城重新進行產品設計,結合社區動線布局,在社區內規劃出兩條塑膠跑道。
「 圖為舜和·慢城總平面圖 」
為此,藍爺團隊專程與天房團隊一起去北京實地參觀成熟運動社區,找到最適合的跑道尺度和材質,形成了運動社區的設計雛形,未來跑道的延展性會更強,夜光跑道、空中跑道、都可以在新開發的項目中運用。
為什么說“定位就是行動指令”?這句話不是人們俗稱的廣告語,而是看了之后,就像接到了一個讓你立刻產生去了解、去購買的命令。慢城的定位語想達到效果,需要具備3點:
藍爺團隊認為,好的定位語是要與產品緊密相關的,如果在定位運動社區之后,我們的定位語是“健康快樂住運動社區”,那么它的功效起碼降了五成。所以在進行完社區的產品改造后,兩條跑道成為項目最獨特最鮮明的記憶點,它就成了定位語的核心要素。
當時很多人,包括甲方的部分同事,對這句定位語產生了質疑。說我們社區既然叫運動社區,就是既能慢跑、也能打球、還有健身器械,光說有跑道是不太狹窄了?還有的人問,不愛慢跑的人是不是就不買我們社區了?
這就是普遍性的內部思維和不聚焦的思維。對于客戶來說,大而全反而什么都記不住,運動是個抽象的概念,必須用一個核心點去代表,才能跳出同類,形成行動指令。像“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”就要比“醇香好喝的核桃露”更深入人心。
首先:有兩條跑道非常具象,而且大部分社區的標配都是一條跑道,兩條跑道就具備了鮮明的差異化。客戶從對比的標準只有價格,到運動社區與其他社區的選擇。
其次:這句話就是口語,沒有任何藝術修辭,聽一遍就記住了 。
最后:經過調研,愛跑步的人要么得去公園,要么就是路上夜跑,畢竟一出門就進公園的社區太少了,但馬路上不僅空氣不好,而且危險性極高。不用出社區就能在塑膠跑道上跑步,解決了絕大部分喜歡運動的人的痛點。
舜和·慢城跳出“東河畔”、“學區房”這些毫無個性,人人共享的傳播紅海,形成了讓人容易記憶、方便傳播、樹立明確的差異的行動指令,既鮮明又落地,成為運動社區品類的占據者。
藍爺常說企業花的所有錢,都是為了傳播品牌名。在與藍爺品牌合作之前,舜和·慢城原來的名字叫舜和國際花園,這個名字幾乎把藍爺所說的品牌雷區全踩遍了。
1、“舜”在山東是常用字,因為胡總及股東們都是山東人,所以對這個字有情結,但是“舜”在內蒙是生僻字,傳播難度極大。
2、“舜和”二字是兩個無關聯字組合到一起,在消費者心智中沒有這樣的詞,因而不容易記憶。
3、“國際花園”是無意義的詞。第一,已有非常多的樓盤都用“XX國際花園”,以顯示品質;第二,“國際花園”很抽象,哪些部分支撐國際的屬性?花園又是什么樣的花園?
藍爺將“舜和國際花園”改為“舜和·慢城”,一個名字背后就是一整個競爭戰略,好名字可以提升品牌的價值。
好名字具有三大價值
1> 降低記憶成本:“慢城”的“慢”就是慢節奏、慢生活,在外面忙碌打拼,回家后就讓生活節奏慢下來,慢跑、散步、打打羽毛球。“城”是大部分地產項目常用詞,凸顯體量感和產品屬性。
2>加快傳播速度:好記憶、好理解、和產品關聯度強,傳播起來就快。
3> 降低使用成本:最起碼字少了,制作成本也降低了,這是最基礎的降低成本的價值。另外原先花1000萬廣告費才能讓人記住的名字,花100萬就讓人記住了,省錢即是賺錢。
起初藍爺團隊提出修改名字,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強烈反對,銷售人員認為,之前“舜和國際花園”這個名字已經宣傳了一段時間了,圈子里一問都知道。但是這個又陷入了內部思維,行業里知道是因為大家主要研究房源和銷售,對于消費者來說,還很陌生,不存在改了之后損失掉客戶的情況。
另外更有意思的是,有人說改成“慢城”后,會不會有客戶說看你們工期這么慢,原來是叫“慢城”啊。還是董事長胡總有智慧,他直接替藍爺反駁了:“名字和工期沒什么關系,如果有人想提意見,即使你叫「快城」,人們也會說工期太慢,哪兒快了”?
后來發生了一個故事,加速了品牌名修改的達成,給胡總開了一年車的司機,竟然也總分不清項目是“堯和”、“舜和”、“禹和”,可見其名字不能靠情懷、靠喜好,必須從消費者的心智中來,從消費者口中傳播出去。
區別于很多開發企業做一個項目起一個名字的做法。無論在呼和浩特還是山東濟南、德州,再開發的項目都以“慢城”為名,不僅夯實了品牌資產的積累,而且極大的節省了創意成本。讓慢城運動社區成為走出區域,布局全國的地產連鎖品牌項目。
什么樣的視覺錘可以清晰表達“有兩條跑道的運動社區”特質?答案不言而喻,當然是跑道的符號。藍爺團隊認為,所有事都是一個底層邏輯,在品牌體系構建過程中,動作越簡練、越統一,擊穿力度就越強,傳播效果就越好。
好的視覺錘可以更加加深定位語在客群腦海中植入的深度和留存度,尤其是相關性更強的兩者,比如我們常見的“紅燈”和“停”、“綠燈”和“行”,再比如藍爺的另一個經典案例阿牧郎番茄火鍋,定位語是“五個番茄一鍋湯”,視覺錘就是五個番茄榨出的汁直接流進火鍋里,這樣的組合一定是效果最好的。
需要滔滔不絕講很久才能理解的圖形,不是內涵深厚,只是晦澀難懂,難懂即無效。
90%的地產項目沒辦法堅持貫穿一個視覺符號,這也是我們看到有些樓盤3月份是紅色、5月份是藍色,留在消費者心智內的印象是雜亂無序的,傳播成本持續加大,卻還要天天向廣告公司要新鮮感,完全不明白品牌資產是清晰印象的重復積累。
“兩條跑道”的符號經常被人叫做“兩個圈兒”,在售樓處的電話咨詢中,有人記不住慢城的也會說,你們是不是就是那個“兩個圈兒”的社區。即使是在遠處看不清文字,看到這個視覺符號就知道是舜和·慢城了。
在2014—2016年,視覺錘配合定位語一直是兩條跑道同時出現。后期因為要突出更多的產品信息,同時迎合電商時代的普遍極簡審美,在2017年將視覺再度升級,藍色更單純、跑道變得更加扁平化、符號化。這樣會增加一個更有質感的呈現,也匹配后來更加高利潤產品形象配合。
定位先導, 落位才是關鍵,“兩個圈兒”符號全面貫穿線上線下的所有部分,無論是戶外廣告還是微信朋友圈廣告推送,包括送給客戶的隨手禮,都把“兩個圈兒”延展到了極致,并且它可以隨著宣傳主題、宣傳媒介、產品類型做出不同的變化,成效是顯著的:
推出當月來電、來訪量上翻 20倍
一期、二期單價上翻 3倍并全部售罄
歌王韓磊簽約代言品牌并入住慢城!
品牌資產要恰如其分的保持好變與不變的尺度,在沉淀的同時,也要積極擁抱新市場新客群。
藍爺的品牌要素設計,是無聲的推銷員、是成本的控制家、是品牌的代言人。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,重復重復再重復,深深植入消費者的心智中。
戰術一
兩年只推一個畫面
節省千萬推廣費
有很多同行公司都公認的痛苦,就是服務地產項目。不用說每個月換一次主畫面。有的甲方會要求每周要出很多所謂的飛機稿,不能重樣,排版、顏色、主題都要換。給出的理由是不換的話我們的客戶會有審美疲勞。但其實只是我們自己人疲勞了,因為我們天天盯著看。在現在信息碎片大爆發的視覺掠奪戰中,你的投入可能有的人一次都沒看到過。
藍爺團隊建議頭兩年都只用一個主畫面,讓人記住為主。這也非常感謝董事長胡總的大力支持與認可。不出意外,這個策略在第一年就已經見效,僅僅花了200萬的廣告費,就已經躍居呼和浩特地產門戶網站搜索第二名,要知道當時第一名是一個一線房企,它當年的廣告費是3000萬。
戰術二
運動主題的互動體驗
勝過千篇一律的引流活動
區別于大部分地產項目搞魔術節、插花等千篇一律的業主引流活動。藍爺團隊提出項目的線下活動盡可能都以運動為主題,親子運動會、業主羽毛球賽等。延展性強并能跳出行業同質化的傳播方式,積累差異化的品牌資產。
戰術三
符號化場景構建
重復體驗隨時隨地
不是所有的展示中心都需要高大上,但是一定要有特點。藍爺團隊將跑道符號更大程度的體現到場景陣地中,將平面的跑道符號立體化,成為構成空間結構的主要部分,這樣觀者的沉浸感更強烈。
品牌是企業之間競爭的最基本單位,是企業基業長青的生存之本,但是沒有強大的企業文化,沒有愿景驅動的使命感,企業越大毀滅越快。當品牌力越來越強,社會面將你的言行放大去觀察。
品牌力是一種綜合元素的構建,舜和·慢城通過品牌資產構建,在當時已經殺紅眼的地產紅海戰場中,取得了優秀的戰績,但同時許多模仿者也逐漸增多,也把自己定位為運動社區,你是塑膠跑道,那我就是夜光跑道。
產品可以模仿,但是文化難以模仿。企業文化是一群人共同的事業信仰和形成行為一致的核心理念。藍爺為舜和·慢城的開發企業天房控股集團,全面制定文化戰略,從理念層、看見層、行為層多元構建文化競爭力。
藍爺通過對于集團為期10天的深度訪談,提取了大家在經營方面共有的積極的價值觀,包括做事的理念、做人的準則。但是對于企業的愿景和使命,需要重新設計,以匹配核心業務戰略的內容。
企業愿景—城市運動地產領導品牌
愿景回答的是what — 即想要一家什么公司
文化理念不是空洞的口號,愿景指明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聚焦運動地產的開發建設,和慢城通過運動社區區隔了競爭一樣,開發企業想要在市場立足,也需要有差異化,做不同中唯一的老大。
「 藍爺團隊以愿景定戰略,為天房控股延展更大戰略布局 」
企業使命—讓居者健康·讓員工幸福
使命回答的是why — 即企業為什么存在
企業存在的意義就是解決問題,創造價值。不僅要讓客戶獲得更大的價值體驗,也需要讓自己的員工得到工作的意義。
企業價值觀—公平·進取·合作·感恩
價值觀代表的是we一 即底線和事業信仰
企業面對危機時的生存智慧,與企業再度騰飛時的創新精神同樣重要。把胡總在成立企業之初的題字,作為企業價值觀,延續創業精神,吸引志同道合的同仁們形成事業共同體。
「 懸掛在胡總辦公室內的價值觀題字 」
藍爺認為,企業文化的根本作用,在指導每天每一個具體的經營行為。文化一定是做出來的,不是畫出來的、說出來的!倡導運動就要自身先運動起來,藍爺團隊在對天房集團的文化行為落地上,著重體現了以下三方面:
聽得到—階梯式培訓
培訓要到位,老板先占位,天房的企業文化培訓連續密集的開展了2年,藍爺牽頭培訓,從一把手到高管,再到各個層級全面滲透,植入人心的前提是植入大腦。
看得見—沉浸式場景
在辦公區將文化理念用多種形式體現,不光是口號的帶動,比如在會議室中,直接放上開會的流程方式,賦能實踐。
做得好—主題式活動
公關活動的終極目的,不是嘩眾取寵的吸引人流,而是始終圍繞定位展開,通過帶動和引領的實際行為,來強化運動生活的態度和方式。
藍爺案例全文總結
品牌是企業最大的競爭力和利潤抓手,而品牌溝通效率是企業第一增長力,重新檢視五要素是否正確,一個改善即可改換天地。
1、選對品類就是找準賽道,從經濟背景到產業背景再到消費背景的綜合分析,選定運動社區的高需求、無競爭的差異化品類,有效區隔更高維的競爭對手。
2、品牌名不對,必須要革命,一個好名字背后也是一個競爭策略,從“舜和國際花園”到“舜和·慢城”,兩字之差,節省千萬傳播費用。
3、好的定位語要好聽、好記、好傳播,有兩條跑道的運動社區,跳出地產廣告業內“高大上”的競爭漩渦,最高效率的讓更多人熟知項目的購買理由。
4、產品設計是品牌元素構建的實體支持,對慢城運動社區進行跑道規劃的產品設計,讓項目一出生就內外兼修,口號不治病,綜合體驗才夠硬。
5、視覺錘和定位語高度匹配、效果翻倍,設計兩個圈的跑道符號,讓人過目不忘,即使不看logo也知道你是哪個項目。
品牌要素的功效就是,每個要素都在想方設法的幫你賺錢。
1、兩年只推一個畫面,以一敵百,重復的力量才能降本增效。
2、傳播軟性化、互動化,一本生活手冊,跳出傳統說明書式的產品解讀,描繪未來生活方式。
3、符號不僅是存在于畫面中,將符號立體化、成為建筑的一部分,全息植入心智。
1、理念層—深度提煉企業的文化理念,構建高度匹配運動社區的企業的三板斧,鎖定城市運動地產品牌的戰略航向。
2、看見層—文化不僅要聽得到也要看得到,結合空間特點,將文化理念視覺化,抬頭看文化,低頭做事情。
3、行為層—老板是文化的旗手,是企業的首席文化培訓師,同時也是企業文化的行為楷模,通過參與城市運動賽事,創立天房運動日,真正將文化結晶。
寫在最后:無論時代如何變遷、商業環境如何迭代,品牌的底層邏輯永遠不會變,即在消費者的心智中占據一個定位。小企業更需要在第一時間構建品牌和文化,品牌找到企業的價值所在,形成生存發展的基礎;
文化塑造目標和底線,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,讓管理輕松而高效。科學創業、精益創業,是未來每個企業必須擁有的能力。